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四院7414厂数字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5年08月07日    字体:【】【】【

28个零件质量跟踪卡、26份检测报告、551个数据,这是为一款产品编制评审材料和质量证明文件时所需的资料。现在查阅这些资料只需3分钟即可完成,同时还能实现在线审批、向院级质量管理系统一键上传数据的功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7414厂的这一转变,离不开这些年持续推进数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科研生产任务高密度、快节奏逐渐常态化,对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414厂结合产品特点,策划实施了数字化检测能力提升方案,投入使用焊缝数字成像检测系统、盘环件自动化测量单元等一系列设备,逐步搭建起面向检测策划、数据采集以及应用交付的智慧质量管理平台,以自动化检测替代传统手工检测,为科研生产任务高质量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效率看得见:确保产品检测和数据收集零差错

“一检测单元上库产品20件,预计运行至早上6点……”工程测量组组长李党伟每天下夜班时,都会在部门工作群内报告当晚班组的自动化检测单元黑灯运行计划。

年初生产任务启动伊始,7414厂质量与产品保证部就对照任务计划,梳理并制定了可上线自动化检测的产品清单,目前已实现检测单元常态化夜间黑灯作业,日均作业时间6小时以上。

智慧质量管理平台面向产品生产全流程检测和质量管理业务,实现了一键归集理化、探伤、水压、检验等过程的质量数据,能够自动形成产品评审材料和质量证明文件并完成在线审签,显著提升了质量数据采集传输的规范性,准确性提升至100%。

“自动化检测、无人值守检测明显提高了检测效率,上个月我们的产能创造了历史新高。”检测单元操作手田斌自豪地说,“手工填报的数据也能够在线自动判读,真是又快又好!”

生产任务全面提速以来,该厂各检测单元已进入稳定高位产出状态,每月可完成上千件产品自动化测量和数百件产品自动化探伤,有力保障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

管理跟得上:实现质量管控“快准稳”

“数字成像检测设备上线后,不仅人省事了不少,而且决策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不止一倍。”无损检测中心组长闫浩说道。随着焊接检测综合厂房的投用,两套数字成像检测设备让无损检测中心也尝到了数字化的甜头。

过去依靠手工录入的质量信息不易查找和调取,造成了数据“孤岛”,无法支持高效决策。然而,智慧质量管理平台促使各环节形成了有效串联,不仅可以直观地呈现检测工作的整体情况,还能实现焊缝检测图像的数字化管理和远程评定。通过对产品进行大数据分析,该平台可以从时间、人员、车间等维度,多方面展现产品质量情况,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质量形势,为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随着数字化、自动化检测设备和智慧质量管理平台的应用,7414厂仿佛打开了数字化“魔盒”,基层班组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工程测量组依托该平台开发出了多工位柔性夹具系统和合格证批量自动生成工具,前者可实现多型固定体产品快速定位,后者则能够在几分钟内生成数百个产品合格证,二者双管齐下,直击痛点,将产品检测效率提高了50%。

智造向未来:走向数字化转型新起点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的过程。”该厂质量与产品保证部党支部书记张武说,“这是一场长跑,现在还远远没有到达终点。”

智慧质量管理平台和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应用,既是该厂数字化方案的成功实践,也是持续探索智造未来的开端。

截至目前,该厂共有约30%的产品实现了自动化检测,近50%的产品检测数据实现了数字化采集,智慧质量管理平台已覆盖工厂数百个项目、近千种产品检测和全部产品质量管理业务,月均生成各类结构化检测记录报告近万条,采集产品几何尺寸逾10万个,并已实现与四院质量数据管理、试验数据中心等系统的集成链接,累计上传产品质量信息3万余条。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7414厂将进一步落实数字航天战略要求,持续推进数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一方面将开展新区壳体几何量自动化测量系统建设,实现产品主要检测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全面升级;另一方面将继续完善智慧质量管理平台,通过 MES(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四院产品数据中心集成,进一步挖掘质量数据价值,提升质量管理能力。

自动化检测设备和智慧质量管理平台的应用,标志着7414厂在质量管控领域迈入了崭新的阶段。这不仅是检测效率与管理能力的提速升级,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后续,该厂将持续深化数字转型,全力驱动智造体系走向更高台阶,为工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董钰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