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五院遥感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动科研生产模式转型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5年07月31日    字体:【】【】【

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部的圆厅电测间,卫星综合测试设计师们正在通过全新升级的软件进行卫星测试工作。“以前大约需要3个人做的工作,现在借助AI(人工智能)的力量,1个人就可以完成。”来自遥感部的一名青年设计师兴奋地介绍。

这样的变化源于人工智能在卫星测试中的应用。面对严峻的形势任务,遥感部贯彻落实上级要求,深入思考并推动“何以五院、承载五院、未来五院”建设,紧跟五院“空间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应用(CAST+AI·R)专项行动”工作部署,积极拥抱新技术,在多型产品密集测试的任务背景下,以卫星综合测试为切入口,大胆尝试、深入论证,持续探索AI赋能卫星测试应用方向。

以综合测试为突破口推动模式转型

今年是攻坚决胜“十四五”的关键之年,遥感部面临着多任务并行的严峻挑战,年初工作会作出了“模式转型迫在眉睫”的重要判断。在任务时间紧、头绪多的形势下,依靠传统模式无法从根本上应对任务繁重的问题,必须打破思维定势,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探索更为高效的研制模式。

高密度任务对产品测试带来的挑战十分突出,为此,遥感部特别针对今年多型产品并行电测的任务特点,探索应用AI技术来提高测试效率。来自遥感部测试与试验中心的一批95后年轻人成为了AI赋能综合测试的先锋队。

“我们充分给予年轻人敢想敢干的空间,当前亟需提升测试效率,让年轻人大胆尝试,运用AI技术开发、升级新的工具,代替部分测试环节中人工重复性劳动。”遥感部人工智能工作组负责人员介绍,“同时,我们也将AI赋能综合测试作为突破口,为将来更好地探索AI赋能科研生产新模式奠定基础。”

三重赋能助力效率提升

遥感部从利用AI解放生产力、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以及智能知识问答3方面入手,让AI融入综合测试的设计、实施与评估全流程。

AI赋能综合测试首先体现在解放生产力上。“在测试工作中有一些工作是机械性、重复性的劳动,比如测试页面的搭建、热响应测试等,以往需要人工花费两三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可以通过软件自动完成。”青年设计师指着新开发的测试页面生成助手介绍,“如今借助AI手段,只需输入‘搭建测试页面’的指令,约10分钟测试页面就自动生成了。”

同时,热响应智能测试工具也具备输入产品名称即可一键开始测试的功能,目前已投入应用,设计师直接获取软件自主测试后生成的热响应测试报告,十分方便。

AI赋能综合测试更关键的突破是在数据分析方面。“以往测试软件多局限于判读单个参数的数值范围,如今我们根据应用需要,对判读工具进行了升级,植入AI大模型,让其具备了多参数联合判读、联合分析的能力,判读结果更加全面而精准。”负责软件开发的青年设计师介绍,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不仅可以判断数据正确与否,还可以辅助开展更复杂的数据分析。

此外,遥感部还基于AI大模型开发了总线监视软件,使其能够在整星测试结束后,基于整星测试数据自主分析卫星健康状况,同时还能提高分析的全面性、准确性,为设计师提供更多信息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AI还能够作为“智囊团”为产品测试人员提供知识库支持。遥感部在年初完成AI大模型部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AI对话应用“测试助手小T”,使其在深度学习《测试安全一百三十条》《基于测试项目的风险清单》等相关文件后,能够实现产品测试风险问答。

遥感部人工智能工作组负责人员介绍道,“比如设计师输入‘载荷分系统测试都需要注意什么’,软件随即会全面地列出注意事项和主要风险点。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新员工全面识别风险,还能节省老员工一对一指导的时间,更加高效。”

广泛交流促进深层发展

在持续探索AI赋能综合测试的过程中,遥感部也在广泛拓展交流圈,主动推动AI技术与航天系统工程深度融合发展。

一方面,遥感部聚焦实践探索中遇到的困难,与院内外人工智能应用优势企业的专家开展技术交流,通过“带着问题学”打通AI赋能测试的技术堵点。

另一方面,遥感部深度参与并承办五院第五期“CAST+AI·R”技术沙龙,开展“智能辅助整星综合测试”专题交流,邀请院外人工智能领域优势企业的专家阐述AI的前沿技术发展与实践应用,同时,遥感部青年设计师也基于实践分享了AI技术赋能航天器测试的思考与探索,与院内多家兄弟单位测试指挥、设计师们相互交流启发,加深对AI在产品测试中应用的理解与思考。

从人工判读到机器分析,AI正推动着卫星综合测试技术跃迁,有效提高研制效率,推动科研生产模式转型。面向未来,遥感部也将持续探索更多AI赋能科研生产的应用方向,推动AI融入整星研制流程,更好地为航天事业发展服务。

王琬涵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