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涞源县留家庄乡留家庄村,老支书徐田子有3个牛舍:一个传统的,一个天然的,还有一个“高档”的。传统牛舍在自家小院里,方便照料牲口,坏处是冬天冷,牛冻得直哆嗦,再说味道也实在难闻。天然牛舍在山里,是涞源县和蔚县交界处的大片“空中草原”。这里特有的草料让牛吃了毛发油亮、膘肥体健。但天然牛舍季节性太明显,牧牛只能在夏秋时分。
还有一个“高档”牛舍,在村里的合作社。准确来说,牛舍不是徐田子自家的,而是归村集体,各家各户,但凡养牛的,都可以把牛送来“住”。牛舍采用了保温墙体技术,冬暖夏凉,建材坚固,棚舍敞亮,石灰浇筑的通道笔直贯穿牛舍中央,三轮车甚至能把饲料送到栏前。村民把高档牛舍称作“航天牌”。
“满意了!”前两个牛舍都曾让这位饱经风霜的老支书苦恼,有了第三个牛舍,徐田子憨厚地笑道:“牛住了,挺可惜,人都想过来住。”
帮扶肉牛养殖业
得益于航天科技集团的重点帮扶项目,这种高档牛舍在留家庄村有三栋。从2022年开始,航天科技集团在留家庄村共投资340万元,兴建了这三栋牛舍,存栏量可达300头。
在留家庄村所在的留家庄乡,航天科技集团的养殖帮扶从2019年就已经开始。在该乡下辖的团圆村,航天帮扶建成了6栋综合养殖场;在坡水村,建成了2栋牛舍。
“航天的养殖帮扶项目是涞源县的重点工程,累计投入了845万元,占留家庄乡养殖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70%,有力推动了当地产业升级。”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乐凯派驻涞源县的挂职副县长谢敏告诉记者。
帮扶肉牛养殖,是航天干部反复调研后,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做出的决策。涞源县地处太行山北部,与燕山山脉交会。县城北部的留家庄乡,更是被群山环抱,全乡森林覆盖率达38.7%,拥有12万亩可利用草场,草料年产量可达5万吨,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超90%。这些要素,协同构筑了牲畜生长的优质生态。
中国乐凯总法律顾问霍国利自打2016年投身涞源县帮扶工作起,多年来跑遍了该县的大小村落。“当地经济作物品种较为单一,相较种植业,发展养殖业是更好的选择。”他如数家珍,“留家庄乡夏季平均气温为21.7摄氏度,昼夜温差达15摄氏度,非常有利于牧草营养物质积累。”
新牛舍的生意经
父老乡亲都喜欢把牛送到合作社。
徐田子算了一笔账,在冬天,给自家牛舍的牛喂10斤饲料,还不如养在合作社的牛吃5斤饲料长得好。合作社里采用保温技术的新牛舍,在把取暖能耗降低60%的情况下,还能让牛感到“暖烘烘”。牛身上暖和了,不再需要靠大量进食储蓄热量,饲料钱自然就省下了。
村民徐卫卫驾驶着电动三轮车,熟练地倒车进入合作社的新牛舍,在自家牛栏前停稳,抄起地上的钢叉,翻动起车斗里的饲料。碾碎的玉米秸秆经过发酵,散发出酒糟的清香。天黑之前,他要让饲料进槽。这样,他家的5头牛“散步”回来后,就可以饱餐一顿。
徐卫卫今年41岁,正值壮年。和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同龄人不同,他选择了在家养牛。有了新牛舍,他和家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了”。牛从自家院子转移到合作社,一并带走的还有“满院污秽”。新牛舍设置了清洁设备,清扫、冲洗、排水等措施一应俱全,干起活来清清爽爽,彻底告别了“臭气熏天”。
留庄乡乡长张颍哲介绍,全乡 95%的养殖户告别了“人畜混居”模式,户内卫生达标率大幅提升,街道上的垃圾少了,邻里的投诉少了,人畜共患病病例也实现了清零。
航天投建的牛舍,甚至帮助当地构建起绿色循环农业生态。在坡水村,两栋新建牛舍旁,是一大片翻新的耕地。这些耕地全是“退舍还耕”而来。原来村民养牛,牛舍分散,占用了大片土地。现在肉牛被集中到合作社的新牛舍,土地腾退。村集体把地平整出来,新增近70亩耕地。来年,地里种上玉米,玉米秸秆可以加工成饲料,牛粪又是上好的有机肥。一整套循环下来,村里实现了绿色发展。
“把玉米秸秆转化成饲料,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又节省了饲料钱。按每头牛每年产粪7吨计算,每年生产的有机肥用来替代化肥,(每头牛)又可节省化肥成本约700元。”张颍哲站在地头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
夯实养牛致富路
留家庄乡的肉牛养殖产业是在一步步摸索中发展起来的。从最开始的农户自养到成立养殖合作社,从散养的肉牛田野“漫步”到集体住进现代化“高档”牛舍,航天帮扶干部与村民一同想办法,琢磨着如何带动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壮大。
中国乐凯和河北农业大学同在保定市,航天帮扶干部便辗转联系,邀请农大的老师来乡里授课。老师们循循善诱,耐心给村民传授诸如“怎么配饲料”“怎么防病害”等科学养殖方法。
养了30多头牛的徐田子听得认真、记得仔细。他说,开始根本听不懂,耳朵听进去了,可脑子记不住,但抵不住老师讲课次数多,每次记住一点点,长时间下来,也成了半个老师。2025年徐田子卖了22头小牛,收入15万元。他说,全年估摸下来,预计能收入20万元。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留家庄乡的肉牛养殖存栏量达1984头,出栏109头。预计全乡2025年能出栏500头,养殖户平均年收入能达5万元,实现了稳定的增收。
“未来,我们想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实施科学化养殖,走种养循环经济之路,把当地肉牛养殖的致富路夯实、拓宽,为乡村振兴多尽一份力。”谢敏说。
(赵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