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技术要求高、状态变化多、系统复杂,具有高风险、故障迅速等特点,对安全生产管理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65所坚持以“科技兴安、管理强安、文化润安”为主线,构建起标准化、数字化、全员化的安全生产体系,为液体动力试验筑牢安全基石。
图为165所参试人员进行试验前安全距离测量和标记。王玮婕 摄
标准化管理,压实安全生产“责任链”
165所以“零伤害、零隐患”为目标,深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采取“指标量化、动态管控、持续改进”等措施,健全试验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责任链”。
该所通过制定涵盖安全生产管理全要素的50余项制度,明确从单位领导到一线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和安全工作要求,建立“纵横联动”机制——纵向压实所、科室、班组三级责任,横向打通试验、管理、保障等部门的管理壁垒;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推行“安全打分制”,按季度对各级人员安全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与绩效奖励、评优评先挂钩,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压准压实。
针对试验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该所各方人员深入现场落实试验安全强制检查确认制度,点火试验前确认试验系统所有重点控制岗位、环节的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试验万无一失。同时,该所坚持一线岗位开展工艺流程风险辨识工作,对每个操作环节辨识安全风险、开展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控制措施,并明确管理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压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
数字化赋能,打造风险防控“智慧眼”
近年来,165所大力实施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建立多个数字化安全管控系统,由过去的靠经验判断风险向靠数据说话转变,以智慧感知、智能物联等先进技术赋能安全生产管理。
针对试验系统风险管控工作,该所建立试验系统健康监测系统,实现对系统超压、阀门泄漏等异常问题的实时监测和故障信息弹窗提示,可预判故障变化趋势,提升了系统的运行安全可靠性。同时,该所优化了指挥流程辅助决策系统,试验过程发动机参数和系统控制状态同屏融合显示,能给予试验指挥员流程自动判断和决策支持,提升了试验指挥流程的可靠性和状态判别的准确性。
该所在危险点新布设语音摄像机,实现重要危险作业场所安全语音提醒系统全覆盖,对进入人员进行实时安全提醒;建立试验区建设智慧安全管控平台,实现明火、推进剂泄漏、定员及人员违章等七类智慧安全监测,具备实时告警、抓拍记录和事后溯源功能,提升了安全管理现代化水平。
全员化参与,培育安全文化“新生态”
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人。165所通过普及安全培训教育,构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寓教于行,促进全员安全意识不断提升,推动安全管理由严格监督向互助团队管理模式转型。
该所编制涵盖全所各类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大纲,常态化逐级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强化全体职工的思想观念,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新员工入职首课必学《航天安全事故启示录》,并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设备“亲历”典型事故场景,强化红线意识。
在所党委的指导下,165所组织开展“新形势下航天液体动力试验特色安全文化建设”政研课题研究和“航天特色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软课题研究,系统梳理安全理念、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安全行为准则和安全管理优秀案例,不断弘扬特色安全文化;建设“航天特色安全文化示范区”,组织全员参与开展安全文化宣传、安全承诺、安全格言警句征集和安全文化建设研讨等系列活动,助力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近3年,该所一线员工累计提出安全合理化建议184条,经采纳实施后,显著提升了岗位安全管理水平。
近年来,165所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自主研发的多项安全技术获得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技术进步奖,多次获评陕西军工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成效突出单位和六院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成绩显著。该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的高风险决定了安全生产是165所一场永恒的战斗,只有坚持把安全作为每项工作的根基,才能不断奏响胜利的凯歌。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心中有底’的责任感,持续创新管理手段,为液体动力试验高质量发展夯实安全根基。”
(白世雄 王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