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四院7416厂数智技术推动创新发展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5年04月10日    字体:【】【】【

“这两年,我们持续探索信息化发展道路,启用了新的智能设备,劳动生产效率获得提升,大家干劲更足了。”走进航天科技集团四院7416厂,笔者常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2025年年初,陕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发布了第三十届陕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获奖名单,7416厂申报的《新形势下固体火箭发动机安全生产管控数字化体系构建与实施》项目荣获一等成果奖,这是该厂首次获得省级管理创新奖项。

创新驱动绘蓝图

当前形势下,数字化转型是增强企业发展韧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专精特新发展的关键路径,在7416厂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现场,改变正在发生。从技术管理部门到一线班组,数字化浪潮为企业革新发展提供了深挖潜能的契机,极致、安全、高效的智能车间为航天人打开了眺望新世界的大门。

随着任务量的变化,“少人化、集控化、一键化”的生产模式为7416厂带来了生产效率新的增长极,助力该厂在固体火箭领域创新发展。

此次7416厂申报的项目基于强化固体发动机生产过程安全品质管控,以重构固体发动机生产管理中的质量、安全、进度等关键要素为目标,涵盖数字化体系构建、数据标准、工业网络等关键要素,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安全生产管控数字化体系。

在项目建设中,7416厂首次提出“双主线+N应用”业务系统模式,以生产计划和工业管理为主线、其他业务系统为应用,利用数据管理平台,统一数据标准,为科研生产数据追溯、质量保证提供数据支撑,形成“数据统一有规范、数据唯一不冗余、数据互通有效率”的数据驱动科研生产新局面,打开了一条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生产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新思路。

数智赋能添活力

7416厂以“数字四院”及“智慧工厂”创建为依托,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对于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指示精神,从原材料准备、壳体处理、称量预混等全流程、多工序开展数字化技术革新,打通生产“淤堵”,重获“绿色”生机。

“7416厂安全管理工作牵涉面广、情况复杂,当前,大力开展数字化技术创新应用,对于提升本质安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该厂信息化管理处处长张家富介绍,7416厂通过固体火箭发动机安全生产管控系统建设,对生产环境、危险点、设备和原材料状态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数据进行生产指导,逐渐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实现对生产过程品质的实时管控和品质数据的追溯。

走进一线生产车间,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加持”让生产变得更加高效、智能。

“经历过肩扛手抬、桶装盆放,终于迎来信息化时代的曙光。”在一线从事原材料称量工作30年的航天特级技师、班组长张博感慨地说。在当前大批量、高密度的生产需求下,工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称量数字化生产单元项目打造了一颗“最强大脑”,打通全过程数据链路,实现生产三维可视化动态展示和数据集成,让繁杂耗时的称量、加料、存储、运输等流程互通连接,实现了安全、质量、工艺、计划、人员、设备的有效协同,以数字化推动工序制造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该项目也成为7416厂数字化示范的标杆项目之一。

精益管理促升级

近年来,7416厂将“数字+”理念融合贯穿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全流程,积极开展数字化技术创新。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架构起各个工序之间互联互通的“高速通道”,焕然一新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场景正在重新定义熟悉的生产模式,大量新设备、新系统的启用激活了发展新动能,描摹着更加智慧先进的未来蓝图。

该厂打造了企业数字化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数据采集、异常反馈、问题处理、效果确认的闭环,提高生产过程的异常处理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生产过程数据的全面监控和分析。目前,7416厂经过安全生产管控系统建设,已完成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数字化管控等多维度的全面业务协同管理,初步建立了快速协同模式,有效支撑了产品生产交付。

此次获奖既是对7416厂数字化工作的肯定和激励,也为该厂持续开展相关探索吃了一颗“定心丸”。7416厂将持续推动企业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协调发展,将数字工厂建设融入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全面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产业数字化能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融合创新的跨越发展之路。

石萌萌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