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五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4年07月19日    字体:【】【】【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

“我们同青年朋友们到航天城来,就是要实地感受载人航天精神,激励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3个多小时的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说青春、论志向、谈梦想。

11年来,一大批航天青年始终坚定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挑大梁、担重任,圆满完成了以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导航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任务。

铭记的日子

作为五院研制导航卫星的一名基层员工,在北斗导航卫星展区前,王庆华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情况和相关技术成果。那一年,她35岁。

参观过程中,总书记听得认真,也对北斗区域系统的应用和全球系统的研制很关注。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首批抵达震中的救援人员就曾通过北斗系统用户终端机为地震重灾区发出了一束生命急救电波。”王庆华向总书记介绍,从北斗一号起,北斗短报文通信在救灾减灾、野外救援、远洋渔业等行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在2020年建成的北斗三号导航系统会将这一功能进行大幅升级拓展。

为早日建成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团队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成功开展400余项元器件攻关,打破了核心器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为全球快速组网建设铺平了道路。

当年,和总书记一起参观北斗展区的一位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曾说:“我们更愿意用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如今回忆起来,王庆华仍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动和自豪,也为自己是北斗导航系统研制团队中的一员而骄傲。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所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创新的制高点在科技,科技创新的希望在青年。”

王庆华至今保留着当年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合影。她说,要始终铭记这份期望,立足本职岗位,贡献青春力量。

创新路上的铿锵足音

11年来,像王庆华一样的航天青年还有很多,他们盘绕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藤蔓,在挑战中前行,在重压下突破。中国航天事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助力“北斗”走出从无到有、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之路,北斗导航系统团队相继攻克了以星间链路通信技术、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技术、卫星自主导航技术等为代表的百余项关键技术。

“跟北斗打交道十几年来,不时有人来问,这些技术国外都没有,我们能做得出来吗?”当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时,王庆华终于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可以。”

从国内到国外,从区域到全球,北斗服务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共享北斗的便利。在更远景的目标上,北斗导航系统还将在2035年前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2022年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转入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新阶段。航天科技集团王翔表示,中国空间站的研制,没有照搬国外的经验,而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自主创新是最鲜明的特色。

研制过程中,团队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攻关,往往一个控制参数的迭代就要仿真几十个小时,一个试验条件的确认就要反复推演很久,仅空间站核心舱就有数百项新技术。“我们用100%的成功实施了这么多次的飞行任务,创造了近乎神话的‘中国速度’;我们在太空建造的空间站,也创造了让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谈到这些,王翔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

在深空探测领域,“嫦娥”奔月、“祝融”探火,中国航天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着宇宙深处探索。

作为科技界优秀代表的孙泽洲,在座谈会上曾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为青年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届时我们会让五星红旗展现在月球上,会让中国制造的月球车漫步在月球上。”

就在那一年,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虹湾地区,玉兔号月球车行走的车辙印在了月球表面。正是“让五星红旗展现在月球上”的必胜信念,激励团队大胆创新、全力攻关,突破了导航控制和月面移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继嫦娥三号落月之后,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嫦娥五号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嫦娥六号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祝融号火星车驶下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在国际上首次一步实现了“绕、着、巡”的任务目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并开展巡视探测的国家……

这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彰显了中国航天的雄厚实力,也激励着新一代航天青年继续前行。

航天青年不悔的青春

座谈会上,当习近平总书记了解到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的航天团队许多人才都是我国自己培养之时,他颇有感触,并对航天青年充分信任、寄予厚望。他指出,“两弹一星”元勋都是大师级的人物,而“神舟”“嫦娥”“北斗”也都是出自大师之手,中国航天有一大批青年担当主力,未来“神舟”团队、“嫦娥”团队、“北斗”团队一定会涌现出更多大师级人物。

在王翔看来,航天青年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着比上一辈航天人更加优越的物质条件。

“我们更应该把握好白驹过隙般的青春年华,坚持矢志不渝奉献航天的信念,在科研实践中练就过硬的本领,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用奋斗谱写永不悔的青春,用成功铸就不褪色的记忆。”王翔说。

航天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很年轻,在高标准的要求下,他们不断在锤炼中成长、成熟起来,战胜了各种困难,攻克各种难关,实现了出成果、出精品、出人才,在各自岗位上逐渐成长为不可多得的航天专才、将才、帅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航天重大工程相继实施,给广大航天青年提供了广阔的事业发展舞台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曾参加座谈会的航天科技集团王敏,就从一名航天青年逐步成长为一名年轻骨干。

王敏在工作中深刻感悟到,没有任何一项成功是可以轻轻松松得来的。他在新平台开发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关卡是电推进应用技术的突破:当时摆在团队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承认失败、放弃梦想,另一个是锐意创新,战胜眼前的困难。

王敏选择了后者。经过不懈努力,他所在团队最终掌握了电推进系统设计的知识和技术,在多个航天器研制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铸就了高性能航天器的坚实基础。

“十几年的奋斗历程,我们遇到过核心技术突破难的瓶颈,遇到过试验环境异常恶劣的考验。”孙泽洲表示,航天青年必须始终保持面对艰险迎难而上、面对挫折百折不挠、面对难关勇于胜利、面对挑战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不断攀登新的航天科技高峰。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从“北斗”组网到“天宫”遨游,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跨越都凝聚着青年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2013年至今,无论是中坚骨干,还是新锐青年,在一个正努力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度里,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你们生逢其时”。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的探访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深受鼓舞。从年轻的航天工程师到资深的老航天人,他们都怀揣着同样的梦想,那就是让中国的航天事业更上一层楼。

邓雨楠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