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研制任务穿插进行,时而遇到加工难点和瓶颈问题……从去年10月开始,航天科技集团七院7111厂特种阀事业部就进入了研制生产任务“突击模式”。该事业部各工种充分发扬航天精神,大力协同攻坚,共同消灭研制任务中的“拦路虎”,成为攻坚克难的“冲锋队”。
工艺先行,为生产护航
工艺工作直接关系到质量、效率、成本等,而研制任务的工艺文件除了图纸和技术要求外,再没有任何参考资料,而特种阀事业部产品类型多、项目数量多。对此,工艺组分人、分工、分类型,及时突击完成加工工艺文件编制,为后续生产抢出时间。
每当有加工疑难点时,工艺组副主管都会主动询问各工序操作者,及时修订调整加工内容,以确保工艺文件的可行性。
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常常要使用新材料,由于并不了解其切削性能,时常出现加工尺寸超差等问题。工艺师及时查阅新材料的构成、特性等相关资料,通过咨询老师傅,拟定加工工序,控制粗、细加工余量等方法,解决了新材料难加工的问题。
工艺组另一名副主管意外脚面骨折,为了不在任务突击阶段“掉链子”,她每天早上自己开车到工厂门口,然后用自备的助行车进入厂区。无论是在办公室审查各类图纸,还是到生产现场处理临时出现的问题,她都是风雨无阻,只为确保生产任务顺利进行。
车工组,机加排头兵
车加工作为各类研制任务的首道机加工序,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前提。为了给后续工序留出时间,特种阀事业部车工组长将每项考核任务根据工序长短进行分类,优先加工有热处理、电穿、线切割等工序的零部件,避免出现工序“空窗期”。
研制任务中总会碰到加工难点,车工组长会及时召集攻关队进行头脑风暴。一次,阀体零件在加工中出现特殊螺纹,因为没有检测环规,也缺乏该产品的加工经验,所以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车工组长首先与工艺人员确认了加工参数,并自行修磨螺纹刀,采取测量螺纹中径与配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试加工。在试加工中发现,如果按照现在工艺数据车削,会划伤已加工好的外圆,于是,车工组长又采取左右赶刀的加工方式,确保螺纹中径尺寸合格。
经过10余次试车,终于加工出合格产品,顺利完成30余件阀体的加工任务,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铣钳组,攻关抢时间
加工编程、刀具准备、装夹工种……铣工组组长提前为研制任务的铣加工做好充足准备。他一有空就去车工组转悠,只要有铣加工工序的零部件,他都会提前掌握,并迅速进入生产,这样一来大大节约了时间。
研制任务的部分零部件形状复杂,加工中难点频现,他每次都与工艺员积极沟通,有时通过自制小工装解决装夹问题,有时积极开动脑筋、跳出传统思维,通过与车工组协商,整合工序化解难题。
一型外壳体零件要加工一个高精度半圆孔,由于该零件的材料是纯铁,在加工半圆时,零件吃刀容易出现让刀,孔形状和尺寸难以得到保证。铣工组组长积极与车工组协商,先由铣工进行加工,再由车工继续加工,这样一来自然形成半圆孔,既解决了加工难题,又保证了零件加工尺寸精度。
磨研组,精加工保质量
加工工序走到磨工组和研磨组都属于零部件机加工序的收尾阶段,也是保证产品精度的关键阶段。
在研制零件导向套的加工过程中,磨工组组长针对其真空淬火变形小的特点,向工艺员提出减少导向套磨削余量的想法。经过对比试验,工组组长的建议让磨削加工效率提高2倍以上。
研制任务虽然种类多,但每类数量少,磨工组组长根据零部件特点提前准备工装,做到任务进场小组就能进行加工,大大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打牢了基础。
穿插协作,确保任务完成
由于设计方随时可能更改图纸,在研制任务生产过程中,常会出现“特别突击”。在事业部项目调度的协调和各班组配合下,每一次“突击战”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在一阀类产品的关键件外壳加工中,车、铣、钳、检验默契配合,三道加工工序穿插协作,检验员随时进行首检、巡检,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200件外壳零件加工。
研制任务是关系着工厂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只有用最好的质量、最快的速度,才能赢得市场。特种阀事业部全体干部职工深知这个道理,也正在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今年第一季度,该事业部完成阀类、零件类等60余项研制任务。
(靳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