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都没干过这么‘富余’的活。”提起名为外罩的产品,航天科技集团七院7304厂制造车间钳工班班长唐承毅至今心里仍不是滋味。
外罩是该厂承揽的重要市场协作产品,今年交付数量突增近5倍。市场份额增加了,为何唐承毅会心里不是滋味呢?
原来,以往生产外罩时,工人都是按相对富足的尺寸下料,再由车工将材料“削”至直径为401毫米的圆形。而加工所剩的余料在该厂就再无用武之地了,只能报废,特别可惜。
一次,唐承毅突发奇想,如果在下料时将材料直接切割成边长为401毫米的正方形,那么每张材料就能比以前多生产7件。工艺主管唐小虎分析后发现,只要解决车工裁圆困难、精准控制下料尺寸、产品拉伸质量等问题,就能让“奇想”照进现实。
创新想法有了,支持条件也到位。今年该车间设立了“快创快奖”专项奖,对员工创新攻关给予全方位支持。
说干就干,唐承毅、唐小虎赶紧拉上车工贺勇,开始了攻关。拉伸质量这一关键问题成为首个攻关对象。唐小虎说:“虽然正方形和圆形直径一样,但将正方形‘变’圆的过程中,正方形的4条边与圆边越是接近相交点,就越容易产生缺‘一截’的质量隐患。”为此,攻关小组反复验证对比,发现只要将易缺料部位放置在模具的顶杆位置,就能消除缺料隐患。最难的一步迈出了,其他技术难点也很快迎刃而解。
车间为本次技术创新算了一笔账,今年板料能少用133张,至少节约4.6万元。“这次创新节约资金数额虽不算大,但体现出职工千方百计挖潜增效的态度。长期坚持,积少成多,‘金点子’就一定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车间主任姚樑超说。(杨凯 李有绪 肖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