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一院科技委专业组建设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2年08月19日    字体:【】【】【

在加强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的时代趋势下,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科技委以“技术立院”“打造科技新一院”为目标,打破单位(部门)之间的技术壁垒,创新组建专业组,加快推动科技委做实做新做强。

“专业组的定位为一院科技委和一院专业技术发展支撑机构,是引领技术发展、推动专业建设、活跃学术氛围的核心力量,目标是建设成为一院战略研究平台、高端交流平台、型号支撑平台、学术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一院科技委的使命和职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19年,按照一院主要领导关于“做实做新做强科技委”的要求,在“政策先行、总体牵引、专业支撑、基础保障”的总体思路下,新一届科技委专业组组建完成。

首次体系化布局专业组,构建5类架构25个专业组;创新专业组组长聘任模式……在专业组建设上,一院科技委充分汇聚院优势资源力量,服务院发展战略,支撑未来发展和新领域拓展,加快建设新时代科技专家智库。

5类专业架构、25个专业组,如此庞大的队伍要如何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专家队伍群体智慧?自新一届科技委专业组组建以来,一院科技委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面对新定位、新目标,一院科技委牢牢抓住了精细化流程管理的思想,建立完整的专业组精细化流程管理体系,编制《专业组精细化流程管理手册》,梳理了专业组业务工作流程及工作事项,明确了各类事项的标准及工作要求,实现专业组工作有章可循、有人负责,工作内容可量化、可评估、可考核。

目前,专业组精细化流程管理模式已持续稳定运行近3年,极大促进了专业组工作协同、高效运转,有效提高了专业组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管理能力。

去年,专业组在中国航天大会承办的学术交流论坛数量再创新高。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专业组成员的努力,也离不开科技委“1+3+N”学术交流体系的牵引与支撑。

此外,为贯彻落实一院主要领导“搭建型号‘两总’工作平台,充分发挥‘两总’专家作用”指示要求,科技委策划实施专业组“智库视野”调研活动,深入北京理工大学、军事科学院等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深入了解国内优势单位重大创新成果和前沿技术进展,吸收先进管理理念和宝贵经验。

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模式,每年超万人次参与的学术交流规模,有力支撑了领域发展及重点领域布局,拓展了专业视野,推动专业技术不断创新发展。

“专业发展方向如何选择?”“前沿技术怎么研究?”“重大问题怎么决策?”在专业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成员疑惑时指点迷津、在瓶颈时指明方向、在汇报时出谋划策,他们就是专业组的顾问(指导)组专家。

一院科技委主任孟刚介绍,科技委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为每个专业组配备顾问(指导)组,广泛汇聚院士、型号“两总”等专家群体智慧,顶层谋划推动专业组各项业务工作,不断提升专业组业务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组建3年来,各专业组研究编制300余份年度研究报告和内部刊物、编制30余份本专业发展规划、支撑20余项院相关领域“十四五”规划论证工作,有效发挥了专业组专业技术引领作用。通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集团公司、院科技委等渠道,专业组共承担近140项课题研究,其中院士课题达到20项,集团公司科技委课题达到45项。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支撑院士顾问和领域专家组开展课题研究;聚焦前沿共性技术,承担集团公司科技委和院科技委等渠道课题研究;强化重点需求突破,开展专业组自主研究类课题……专业组成员在学术研究之路上一直奋勇前行。

在促进课题研究的同时,科技委积极搭建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提供青年人才展示舞台,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通过专业组平台历练走上重要岗位。

“专业组要发挥好引领科技发展、推动专业建设的作用,突出专业组的引领性、创新性,强化专业组的基础性、专业性。”正如孟刚所说,“我们会始终坚持科技委专业组建设工作与院主业发展同频共振,全面引领和创新,成为一院发展战略的平台和智库。”(王冰)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